时间就是金钱,空间更是金钱。
在高楼林立的现代都市里,即便不能说寸土寸金,但每一个屋檐下的生存空间也是极为珍贵的,要不怎么那么多人花尽毕生积蓄只为一套房呢?当人们为了这个房子给开发商给银行打工的时候,可能没有多少人想过自己为之埋单的面积中有多少是为己多少是为公。
日前,北京规定今后商品房销售以套内面积计价。商品房到底以建筑面积还是以套内面积计价关系到购房者的利益,不少市民也很关心日后这个办法能否在东莞跟进实行。如果实行套内面积计价,对东莞市民买房将会有怎样的影响,是否只是如一些人所言方式不同而已,没有变化。
疑问1:东莞何时也跟进北京实行套内计价
房管局:尚未接到省有关部门文件
近期打算买公寓以及二手小两房的两个朋友在聚会时都在热议北京以套内面积计价商品房价格的新闻。打算国庆出手的李小姐看中南城一套建筑面积54平方米的单身公寓,总价将近40万,她正是在上周看到北京要实行套内面积计价后,心里开始嘀咕。她想买的那套房子套内面积只有40平方米,她粗算了一下,如果她买那个房子,为公摊面积所付出的就将达9万多。
虽然她也明白,即便按照套内面积计价,开发商也可以折算出另一个单价,只不过数字不一样而已。只是她觉得以套内计价,能消费得更明明白白。她和另外一个准备买二手小两房的朋友都表示,虽不期望这能减少买房支出,但是依然盼望东莞也能跟进北京的这一做法。
那么东莞何时也能和北京一样实行套内面积计价呢?记者询问了东莞市房管局。
东莞市房管局办公室主任李娟在听到记者询问有关北京商品房计价按套内面积的事情时,便很快回答说东莞目前还没有接到省有关部门对于计价方式规定的相关文件,因此东莞什么时候能跟进北京的做法,目前尚无法回答。东莞目前关于商品房的计价方式是由市民跟开发商双方商定,自由选择。房管局的其他工作人员也表示,目前东莞的商品房交易合同没有统一的范本,买卖双方是以何种方式计价,看交易双方约定。
二手房方面,金信联行市场部营销总监林清平告诉记者,东莞目前的二手房交易,买卖合同是以建筑面积来算的。
疑问2:套内计价 可以去掉多少灰色空间
验房师:公摊面积纠纷将会减少
莞信律师事务所的工作人员认为这个计价方式如果实行的话,首先可以肯定这对于购房者来说是更有利的消息。房产纠纷的很多案例就和计价面积的计算有关,如有些市民购买100平方米的房子,而公摊面积就高达30~40平方米,这个对消费者利益来说是很不公平的。
东莞购房咨询网的负责人张建辉,他平时的工作内容之一就是专门陪同买房人去看房、买房,太多工作中的案例让他发现,建筑面积计价,灰色空间不可揣测,开发商借建筑面积做文章偷面积的现象并不少见。为此他还举例说,他看过不少房子,实际面积比楼书上的套内面积都多,他表示,这并非是开发商的让利之举,如此是为了在楼市价格波动期避免有业主买了想退借此找碴。另外,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有规定面积多了可以让买房人补交房款,还有一个则是许多开发商都心照的秘密,在公摊面积上做文章。
作为验房师的他深深感叹,房子的瑕疵等都容易看,套内面积也可测量,但是包含在建筑面积里的公摊面积如绿化带、电梯间、走道等等,是他无法测量的。虽然楼盘的建筑面积和公摊系数是由第三方的测绘部门进行,但是从常常发生的购房面积纠纷就可以看出买房人对这个公摊面积计算的透明度的信任并不是很高。
由此,他认为,实行套内计价方式,可以使买房人绕开自己不了解的公摊面积计算,如果计价方式改变,单价提高,买房人要做的只是在一个价格面前做出衡量。
有地产代理机构的业内人士也认为,公摊面积的计算的确是相对专业,容易有做文章的空间。在使用率不同,总价相同的情况下,实际住房可使用的面积会有很大差别。而公摊面积怎么分配的,又是怎么使用的,普通老百姓很难知道,也容易导致很多纠纷。如果以套内建筑面积计价,则这种问题会减少很多。
疑问3:这一规定会否改变开发商的价格策略
开发商:单价提高赠送面积优势不大
目前东莞几乎所有楼盘销售时报出的价格,以及购房者与售楼人员谈的价格,都是按建筑面积计算的价格。因此市民会感觉就是建筑平米计价。但购房人与开发商最终签订购房合同中,有按建筑面积计价,也有采用套内面积计价。如果在东莞实施套内计价,对开发商在楼盘推广的价格宣传策略上会不会有什么影响呢?
佳兆业地产石龙中央豪门项目有关负责人文溢铁回答说,“肯定是会有影响的,按照套内价格算的话,单价就高,而且对于赠送面积这块就没什么优势了”。一般来说,售楼人员在跟客人介绍时都是以建筑面积单价,楼盘广告也是,因为这样会让市民感觉价格低一点,如果以套内计价,那么折算后一定会拉高一定比例。
中信市场营销部市场经理张颖志认为,其实计价方式的改变对消费者和开发商来说没有任何影响,只是一个计算方式不同而已。即使以后东莞也跟北京一样实行这种规定,楼盘在销售与推广时也同样会按照建筑面积和套内面积的比例,来折算成套内面积的价格,总价是不变的。
建设局房管科肖科长也认为,即便采用套内面积计价,也不会有什么影响。当然,肖科长说的这个无影响是指房子总价的不变,他甚至还引用了一个很通俗的民谚“羊毛出在羊身上”。
疑问4:开发商会不会减少公共设施的规划和投入
各界观点不一 忧心多于乐观
有市民存在这样的担忧,以套内计价后,那么以后开发商在公共设施投入会减少。会不会影响日后对公共面积和设施的权益。对此,采访对象看法不一。
“如果实行,那么开发商对公共设施的投入减少是肯定而且必然的,开发商看重的是纯利润!”也有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表示。东莞购房咨询网的负责人张建辉也对此观点也表示赞同。对公共设施和面积的权益问题,莞信律师事务所的工作人员表示,如果实行个套内计价,相信也会出台相应的规定来保护消费者权益。
而张颖志认为每个开发商都希望建的房子使用率越高越好,对于公共设施的面积的规划和建设也是要报批的,因此并不会存在对公共设施的投入减少的问题。
东莞市建设局房管科的相关负责人对此也持积极乐观态度,认为审批程序和相关规定,会使开发商自律的,购房者无须担心。“如果减少公共设施的投入,建的房子必然不好用,不受市场欢迎,开发商是完全可以用提高价格来加大对公共设施的投入的。另外,楼盘立项报批都是有公共设施等的规划,市民其实无须担心这个问题”。
小插曲:坚称“不会有影响”
开发商笑言并不希望实行套内计价
在采访中,不少开发商和代理商的人都毫不犹豫地以十分坚定的语气认为,计价方式不同而已,不会有什么影响,甚至并不太愿意对该话题展开讨论。但是很有趣的是,当记者询问他们愿不愿意看到东莞实行这个计价方式时,有开发商代表笑言,“肯定不愿意啦”。或许这一带笑声的简单回答代表了很多开发商的心声。
而这个笑答的背后其实还是有他们对市场的判断和自信,有不愿透露姓名的一地产企业策划人表示,他个人认为,东莞跟进实行套内计价的可能性不大,因为东莞的地产市场并不是很成熟。
他们中有人认为任何一种新规出来,都会对市场产生一定影响,即便这种影响是短暂性的波动,在国庆的销售旺季来临前,他们也不愿看到。因为很多开发商都瞅着这个黄金周冲年度业绩,哪怕市场的一点点观望情绪,都可以说是他们的大敌。
案例:折算套内面积单价仍有陷阱
现在购房者在签订购房合同的时候会发现,合同条款在“计价方式”上提供了“按套内建筑面积、按套计价”的不同选择,但一般开发商都会事先为购房者选择好计价方式,签合同的时候购房人则“不需费心”,只要签字就行。
由于大多数人在意的是需要支付的总房款是多少,而不同的计价方式计算的总房款是相同,而事实上,如果将来发生面积误差时,采用不同计价方式就会有不同的结果,所面临的风险也不相同。
王先生购买了一套建筑面积118平方米(套内面积99平方米)的房子,按照4000元/平方米计算,该房子总价为472000元。签合同时,销售人员告诉他,目前广州购房要按照套内建筑面积计算,因此要将单价折算后签合同,这样合同上的套内面积单价就变为4767.7元/平方米,同时合同的差异面积纠纷处理条款中,也有“若存在差异按套内建筑面积补差价”的条款。
但在即将办理房产证的时候,该房的实测面积为建筑面积112平方米(套内建筑面积97平方米)。面临退还多收款项时,王先生与开发商发生了争执。开发商坚持按照合同办事,同意退回多收的2平方米套内建筑面积的款项,即4767.7×2=9535.4元;而王先生则要求按照建筑面积退款,即4000×6=24000元。因为当时总价是按照建筑面积算的为472000元,现在房子总价仅为112×4000=448000元,开发商应退472000-448000=24000元,现在开发商只退9535.4元,其中的14464.6元的差价就不翼而飞。
点评:按套内建筑面积计价的最大好处是直观性更强,对消费者来说,套内建筑面积不包含公摊面积,消费者可以轻易估测出实际使用面积。另外,按套内建筑面积计价的约定无法制约公摊面积的增长,而物业管理费、相关税费、公共维修基金等很多费用仍是按房屋的建筑面积计算的。但采用这种计价方式,房屋的单价肯定比按建筑面积计算的单价高,容易令人产生该楼盘比同档次楼盘贵的印象,因此开发商一般对外宣传使用的都是按建筑面积计算的单价。
提醒:选择何种计价方式 看是现楼还是期楼
按“套内建筑面积”计价一般适用于预售商品房。因为销售时房屋没有完全建好,消费者无法现场感受房屋面积的实际大小,采用这种方式,可防止实际面积过大或过小给消费者造成损害的情况。“按套计算”方法则比较适用于现房销售的情况。因为在现楼状态下,买家可以实地勘察、感受实际面积,在完全了解房屋现状的情况下,可以基于自己的价值判断决定是否购买,法律上也叫“按现状买卖”。按套买卖就没有面积误差处理的救济手段和约定,其好处是合同条款可以简单些,不需要太复杂化。
按照建筑面积计价方式有很大的漏洞。建筑面积=套内面积+公摊面积。以往,有开发商利用这条,将公摊面积摊大,套内面积缩小,但如果实际交付房屋总的建筑面积和约定的面积没有太大的误差,消费者就无法通过诉讼争取自己的权益。
如果按套内建筑面积计价,就可以较好地避免这一点。公摊面积多大以及如何计算出来的,消费者不用关心,消费者只需关心套内面积的误差是否在合同约定的范围内即可。
也有消费者认为,看广告的单价不算太贵,等到计算套内面积时,就发现价格高得惊人,这是因为在广告和宣传中采用建筑面积计价,而在签订正式合同时折算成以套内面积计算单价。因此,消费者在初期咨询时,就应该向开发商了解计算成套内面积后的单价约是多少,如果认为单价过高,消费者可以选择不买,这并不存在开发商欺诈的问题。
怎么算
楼盘使用率:不同类型楼盘使用率会不同。塔楼的使用率在70%~73%,最高超不过75%,板楼如果楼层不超过11层,没有大走廊,1个楼门只用一部电梯,使用率最高能达到80%。
建筑面积=套内面积+公摊面积
使用率=套内使用面积/商品房销售面积×100%
(编辑:王志亮)
相关文章
北京经适房限价房按建筑面积计价
上海房价突破2万大关
专家质疑中国房价“史上最高”质量
地方政府缺乏经适房建设积极性
返回首页浏览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