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于2009年12月29日正式发文,要求住宅工程质量分户验收,如不合格,不能进行住宅工程整体竣工验收,尤其在保障性住房中应全面推行分户验收制度。住宅工程整体竣工验收前,施工单位应制作工程标牌,将工程名称、竣工日期和建设、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单位、验房师全称镶嵌在该建筑工程外墙的显著部位。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要求,每户住宅和规定的公共部位验收完毕,应填写 《住宅工程质量分户验收表》,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项目负责人、监理单位项目总监理工程师分别签字;分户验收合格后,建设单位必须按户出具《住宅工程质量分户验收表》,并作为《住宅质量保证书》的附件,一同交给住户。
这一政策的出台,将使老百姓的收房验房有案可循,更好地维护自身权益。
亡羊补牢效果如何?
住建部副部长郭允冲近日在全国工程质量监督工作会议上表示,为了加强对住房工程以及保障房质量的监管,住房部将适时开展针对保障性住房质量的专项督查。
在高房价时代,一套房屋购买成本几乎是普通百姓的全部家当。如果房屋出现质量问题,自然是件十分闹心的事情。从“楼脆脆”、“楼歪歪”、“楼薄薄”到“楼垮垮”,近年来频频发生的一些建筑质量安全事故,令人触目惊心。
住建部将对建设进度缓慢的保障房质量进行专项督查,及时发现整改隐患与问题,虽是亡羊补牢之举,但是体现了对住房建设质量的高度重视。但检查毕竟是一种辅助手段,更多的住房建设检查还得靠开发商从严自律,靠地方政府部门监督完成。因此,完善监督制度比住建部专项督查更重要,更有保证。
多位资深验房师表示:“都有质量问题,只是程度不同而已”。既然房子有这样那样的质量问题,那么是如何顺利通过验收的?这就是我们的验收制度本身不够完善,目前实施的的五方验收制度,除开发商以外的另外四方均受雇于开发商,因此房屋验收必然是走过场,象征性地完成,所以如果分户验收不能由毫无利益关系的第三方来进行,就很难从根本上杜绝 “楼脆脆”现象。
住房寿命现状堪忧
中国社会科学院2009年11月16日发布住房绿皮书 《中国住房发展报告(2009-2010)》,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的官员在发布会上指出,我国的住宅按照有关规范,寿命不低于50年。但是现实生活中远远达不到,大约使用起来只有30年。其中固然有规划不完善,随着城市化进程迅速推进而造成的拆迁浪费,但也存在部分住房建筑质量存在缺陷,大大缩短使用寿命。
一般建筑物的合理使用寿命应在50年以上,而近几年屡次出现的“楼脆脆”、“楼薄薄”和“楼塞塞”令人震惊。当70年产权和30年使用寿命“短路”时,人们的物权怎样来保护和尊重?
独立第三方验房才能治本
造成目前建筑市场混乱、建筑质量低下的原因是管理体制弊端和管理能力低下。
首先是建筑市场恶性竞争、低价竞争、层层转包、偷工减料、以次充好。这与目前的自建自验机制有直接因果关系。由于建筑市场低价恶性竞争,目前施工监理每平方米8元都敢接,监理与一般民工收入差不多。一位资深监理私下告诉记者,堤内损失堤外补,只要眼开眼闭,建筑方自然会投桃报李;其次是竣工验收制度象征性走过场。去年本市虽然出台了商品房交房必须出具《住宅工程质量分户验收表》的规定,但验收主体仍不是第三方,因此这类验收能否货真价实还有待检验,号称民间验房第一人的南京验房师丁勃先生告诉记者,只要有利益关系存在,验房必然可能存在猫腻,质量难以得到保证!
住建部专项督查保障性住房质量,传递出积极信号。但是地方有关部门怎样认真落实是关键,应当健全住房建设检查监督问责机制,建立一套独立于开发商与职能部门之外的第三方验房机制,对房屋质量严格把关,才能让广大百姓住上放心房。
相关阅读:
北京:加强住房保障 完善房地产调控
北京秋季房展开幕 外地房二手房成主角
全国楼市成交面积跌多涨少 京沪成交量连跌两月
北京经适房限价房按建筑面积计价
专家质疑中国房价“史上最高”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