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地产研究中心的统计显示,截至6月底,12个被监测城市的土地流标率为13%,与5月份持平;其中居住用地流标率为15%,与5月相比有所下降。截至6月底,上海、广州、深圳和杭州今年均无居住用地流标;而沈阳、南京、重庆和成都居住用地流标率相对较高。
据了解,原定于7月中旬出让的沈阳中华路22号地块因无人报价而流拍,当地土地主管部门只得把截止日期顺延到8月。与一线城市“地王”备受追捧不同的是,沈阳市该地块实属“地王”项目,却“不幸”流拍。
与此同时,二线城市开始加大居住用地供应量。根据中原地产研究中心7月底发布的最新一期土地月报:6月居住用地供应量较前12月均值增加45%。其中,重庆、武汉、沈阳、南京和杭州等二线城市放量明显。与此同时,成交异常火爆,居住用地成交面积比前12月均值翻一番。地价水平也明显回升,已经接近2008年的最高值,但未达到2007年峰值。
地价方面,6月12个被监测城市土地楼面地价为2421元每平方米,高于前12月均值117%,其中居住用地2999元/平方米,高于前12月均值101%,已经基本接近2008年的最高值,但仍未达到2007年峰值。
“去年开发商严重缺钱,银行不贷款,销售不顺畅,所以他们既无拿地能力也无拿地信心,因此政府推地意愿也明显降低。强市背景下,开发商捂房;弱市背景下,政府捂地。”一家不愿透露姓名的开发商对CBN记者表示。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今年1~6月,全国房地产开发企业完成土地购置面积13644万平方米,同比下降26.5%;完成土地开发面积11010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5.2%。
8月初,搜房网排出的储地榜前10名房企中,除恒大和绿地外,其余均为上市房企。前10位房企的土地储备规模均在2000万平方米以上,总量超过3亿平方米,而据公开数据,全国每年房地产开发规模仅为6亿到7亿平方米。
“上半年的土地市场仍然较为低迷,主要在于地方政府推地不够积极。而之前一年中政府所推出的土地也是以商业,或是工业地块为主,住宅地块寥寥。而从现在的市场行情来看,一些顺利渡过资金难关的开发商迫切需要加快购地速度,但是市场上合适的土地相对供应不足。这也是导致今年6月“地王”快速刷新的部分原因。”该开发商对CBN记者称。
“就像供需失衡,楼市飞涨一样,土地市场也可套用同样逻辑。这一现象一直到5、6月份才略有缓解。可以预想,到8月份入市土地会继续快速增加。”他说。
确实,当开发商都流露出拿地的“欲望”时,各地相关部门都不失时机地推出大量土地。在5月一线城市土地市场回暖的带动下,二线城市开始加大居住用地的供应量,6月居住用地供应占全部用地比例38%,再次超过前12月均值。
6月12个被监测城市土地整体供应1462公顷(276幅),高于前12月均值38%,其中居住用地供应552公顷(68幅),高于前12月均值45%。12个城市中,一线城市居住用地供应较4、5月略有放缓,重庆、武汉、沈阳、南京和杭州等二线城市则加大居住用地供应量,其中重庆放量显著。
房师傅提醒:楼市回暖,政府加大居住用地的供应量,从而导致地价回升,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到楼价上涨。(编辑:刘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