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几乎隔一段时间就会爆出保障性住房存在质量问题的新闻。而更由于近日,安徽省安庆市太湖县最大拆迁安置小区龙安商贸小区的房屋被曝存在承重梁、屋面、外墙裂缝和渗水等问题,部分房屋甚至出现楼板踩穿、房屋沉降等严重现象,使得公众对于保障性住房的质量疑问越来越大。究竟保障性住房的质量能不能保证?住进去之后能不能令人安心?
在北京,经过调查之后发现,大部分保障性住房的质量还是不错的。因为,随着北京市保障性住房建设规模的逐年扩大,北京市高度重视保障性住房的工程质量,建设部门对保障性住房项目实施专项监督,组织工程质量网格管理执法检查,以保证及时排查消除质量安全隐患。但是,还是有少数保障性住房存在质量问题。例如,查阅资料可以发现,2010年8月左右,北京市大兴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在保障房项目监督检查中发现,大兴区南大红门旧宫三角地8栋住宅工程出现混凝土试块强度不符合设计要求的问题。其他被曝出的存在质量问题的新闻也是不在少数,主要是由于保障性住房的资金投入量比较少,因此,房屋的质量问题与其它相比,就会存在欠缺,这也是不可不认的事实。
保障房存在的不单单是质量问题,另外一个不得不注意的就是其配套设施。有很多保障性住房由于位置比较偏远,配套设施也是存在诸多不完善。例如,据位于北京市香山南路的西山枫林小区二区的经济适用房的住户介绍,小区附近的医疗设施很不完善,附近也没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看病要去很远的地方,生活很是不方便。另外,小区也没有配套的公立幼儿园,而且一直也都没有落实。出行也很不方便,明明与城铁站的直线距离不到100米,但是没有通道,只能绕道走10分钟左右才能到。而且,通往城铁站的路还是住户自己集资修的,由于资金不多,所以没有装路灯,出现过几次抢劫的事情。而交通不方便已经成为北京保障性住房的通病,只能期待以后慢慢的不断完善发展。
保障性住房暴露出来的问题已不在少数,问题是为什么却迟迟没有得到解决呢?由于保障性住房的质量问题与多个部门的工作有联系,如房屋设计标准,抗震级别是多少、能抗几级大风,这些问题与工程设计部门有关;施工方在施工过程中是否按规定进行、是否存在违规行为,既与施工方有关,也与工程监理部门有关系。只有在这些环节都能够认真完成,并且相关部门认真监督的情况下,才能够保证保障性住房的质量安全。
另外,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应该是在充分了解了老百姓的需求之后再进行的。如什么样的人需要保障性住房、政府部门能提供多少地、相关的人和资金如何落实、多少年能解决多少户,只有在仔细研究了这些问题,并且都做到心里有数之后,才能够制定保障性住房的建设计划。如果只是为了完成任务而建设,完全不顾实际存在的问题,那么质量问题的保证就无从谈起。
目前,保障性住房的资金投入还存在很大的缺口,因此,问题的解决只有从制度上去不断地完善,不断的加强,才能够一点点的真正做到提高房屋质量,保障居民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