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西安惊现最牛房地产广告,奥巴马为某楼盘代言。如果这几天来华访问的奥巴马看到这个广告,估计会哭笑不得!岂止是山寨广告代言,奥巴马如若看到中国大地上涌现出的的“山寨白宫”、“山寨五角大楼”这些所谓的徒有其表的豪宅,不知会做何感想?
“一定得选最好的黄金地段,雇法国设计师,电梯直接入户,户型最小也得400平方米,楼上边有花园儿,楼里边有游泳池;楼子里站一个英国管家,戴假发、特绅士的那种,业主一进门儿,甭管有事儿没事儿,都得跟人家说‘May I help you,Sir?’一口地道的英国伦敦腔儿,倍儿有面子。”电影《大腕》里这段熟悉的台词对早期流行的豪宅标准进行了生动的反讽。但从另一方面来说,豪宅的标准确实是“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前进,人们需求和审美的水平不断提高,关于豪宅的标准也出现了五花八门的解释。豪宅应该用什么样的标准去衡量呢?其实业界对此并没有一个公认的统一标准,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标准也一直在进化。豪宅一路走来,一直在发展,一直在进化。是不是豪宅?要更多看看硬件之外的东西,比如环境资源的稀缺性,以及对产品的精心打造而延伸出来的人文关怀精神。其实真正的豪宅是需要闭上眼睛来品味的。闭上眼睛之后,当家里的家具、装修都不存在,想想这时你的豪宅还剩下什么?剩下的越多,豪宅品质越高,往更深一层说,豪宅是要有灵魂的。
有灵魂的建筑不仅仅是一副钢筋水泥筑成的“骨架”,更是一种人的思想、文化、情感和自然的相互融合、彼此和谐。除了既有的位置环境与一长串的高科技设施以外,更重要的是建筑、空间、会所还有概念都需要融入情感。毕竟消费者不是在买建材,而是在买生活。从建筑立面开始,到景观、室内外空间,进行最大限度的融合。此外,豪宅的魅力在于永不满足的细节品质,细节才是感动世人的“万能药”。没有细节感和精雕细琢感的建筑绝对不能算得上是豪宅。建筑难得有动人的细节,无论是从房间高度到户门高度,从门窗开启方向到家具的摆放甚至到佣人房的设计,如果一个项目能用心打造成百上千个完美细节,这个项目无疑可以称之为“准豪宅”。
如何找到豪宅的灵魂,如何发现豪宅里面的细节品质?其实很简单,只要它是最大限度的以人为本,以满足豪宅主人的生活需求为最终目的,尽量地提高生活品味,并具有前瞻性的设计理念,保证几十年不落伍。随着时间的流逝,它的舒适度、它对业主的人文关怀等等细节,还是能让你感动,才是真正的豪宅。从这个意义上说,豪宅是有生命的,而且是越活越有价值。如果把豪宅比做一个人,既要有外在美,更要有内在美。外在美体现在建筑外立面、室内室外的装修等“门面功夫”上面,而内在美则是规划设计之初就确定好的。比如空间的布局、户型、层高、施工工艺等等。这是许多所谓的豪宅真正要下工夫的地方。如果没有内在美,所谓的豪宅就像没有牢固支撑的大理石,随时可能掉下来砸死人。
当我们从各个视角去剖析豪宅的意义时,不能忘了它最根本的宗旨和目的:宜居。简短的一个词,可以有内涵丰富的多重解读。它可以是不满足于身边的宜居环境,“奢求”国际化的宜居标准;可以是“贪心”地希望既得城市中心之便,又享生态环境之美;还可以是“苛求”产品的每一个细节。
如果拥有其中一种内涵,它会是一个优秀的项目;能拥有两种,是一个卓越的项目,如果三种都符合呢?或许它会从一个项目上升到一种现象,一种真正对生命的人居关怀,一种“增一分则多,减一分则少”的宜居尺度。
房地产行业内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一流的开发商能运营好一个项目,超一流的开发商能运营好一个区域。在现在这个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城市宜居新区里可开发的土地资源越来越稀有,拥有得天独厚的环境景观和人文资源的豪宅开发商们,应该充分尊重与挖掘每一分土地价值,以一流的建筑施工质量、超前的设计思想和居住理念、尊重和关注人的多种需求来进行开发;以对得起最终的客户,对得起所在的区域环境,对得起建设过程中时代所赋予的为人类成就何种建筑梦想的历史使命来做豪宅。
豪宅不是简简单单的钢筋水泥,而是一个家、一种生活方式,是一个综合的,有生命、文化与灵魂的建构。
本文原创于《验房视界》杂志 作者王志亮